• 上海侨界父女的“非遗梦”:让海派艺术大放异彩

      中新网上海11月4日电(记者 范宇斌)在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上海“父女档”非遗传承人李守白、李诗忆亮相进博会新闻中心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向中外媒体展示海...

    2023-11-04 10:53:54

  • “馕坑四宝”非遗传承人:让生态美食回归本味

    刚烤熟的羊腿、整只鸡、免及整条“黑背”草鱼金黄油亮,散发着特有的香味。史玉江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2日电 题:“馕坑四宝”非遗传承人:让生态美食回归本味  作者 史玉江  “这就是罗布泊人地道的...

    2023-11-02 14:39:18

  • 留学声|相海兴:用行动为海外流失文物发声

      中国侨网10月26日电 题:留学声|相海兴:用行动为海外流失文物发声  约2000件文物“不翼而飞”!日前,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全球发酵,多国要求归还文物。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也出现“请大英博物馆无...

    2023-10-26 09:53:13

  • 期颐之年的叶嘉莹:喜见旧邦新气象,要挥彩笔写江山

      中新社天津10月15日电 题:期颐之年的叶嘉莹:喜见旧邦新气象,要挥彩笔写江山  作者 孙玲玲 闫瑾 刘畅 吴军辉  “我们中国是一个古老、强大的国家,可是我们这个新生的气象,新兴起的事业都是非常...

    2023-10-16 09:59:58

  • 非遗“守艺人”靠什么赢得关注

      传统技艺借助短视频、直播在网络空间中焕发生机  非遗“守艺人”靠什么赢得关注  -本报记者 宣晶 实习生 孙彦扬  自媒体创作者“山白”拍摄徽墨的制作流程,引来亿万网友“围观”;彭南科编蓑衣、酿果...

    2023-09-21 09:37:44

  • 非遗传承人李兴秀:让“云朵”上的针线艺术走出大山

      中新社四川阿坝9月14日电 题:非遗传承人李兴秀:让“云朵”上的针线艺术走出大山  作者 王利文 陈建新  在纸上绘出纹样,将剪下的纹样固定于布面,五颜六色的绣线在绣娘手中飞舞,一幅精美的羌绣作品...

    2023-09-14 13:19:46

  • 叶锦添:透过电影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力量

      中新网伦敦9月12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 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奖获得者、服装设计师和视觉艺术家叶锦添日前在伦敦与大英博物馆汉学家、中国部主任霍吉淑展开对话。  9月8日,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

    2023-09-12 16:48:06

  • 东西问·名家坊丨丁立人:世界棋王的“矛盾与统一”

      中新社阿斯塔纳9月4日电 题:丁立人:世界棋王的“矛盾与统一”  中新社记者 张硕  2023年4月30日,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中国国际象棋创造历史的一天。在当天进行的2023国际棋联国际象棋...

    2023-09-05 10:03:03

  • “70后”非遗传承人十余年坚守雕版印刷:希望“圈粉”青少年接力传承

      中新网长治8月31日电 题:“70后”非遗传承人十余年坚守雕版印刷:希望“圈粉”青少年接力传承  作者 吴琼  一桌一凳,一个舞台;一刀一木,一份传承。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的一间茶舍里,雕版印刷...

    2023-08-31 14:34:39

  • 钢琴家刘诗昆:希望用音乐为世界带来更多美好与温暖

      中新社纽约8月13日电 (记者 王帆)“我生平获得过不少奖项,但这次获奖有特别的意义。”现年84岁的中国钢琴家刘诗昆13日在美国纽约接受采访表示,很荣幸获颁第40届亚洲最杰出艺人终身成就奖,希望用...

    2023-08-14 10:25:03

  • (Z世代走大运)美籍华裔射箭选手吴沛琳:最爱大熊猫和中国传统文化 想尝试兔头

    吴沛琳接受采访。王磊 摄  中新网成都7月27日电 (韩金雨)“有一点下雨,所以我刚开始表现不是很好,但下半场感觉就慢慢好了。”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简称成都大运会)首场比赛——射箭项目...

    2023-07-27 15:46:28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姚建萍:以数字非遗传播中华文化

      中新网厦门7月18日电“苏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我和团队以非遗传承发展为使命,守正创新,借助‘数字非遗’手段,致力于优秀中华文化的推广传播,同时我们也秉承‘绣随时代’理念,推动非遗和互联...

    2023-07-19 13:35:52

  • 法国汉学家何碧玉:喜欢骑着自行车感受老舍笔下的北京

      中新网7月11日电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何碧玉1980年初到北京时只有20多岁,那时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汉学家。当时的她只打算在这里逗留一年,在大学里教教法语,巩固一...

    2023-07-12 10:52:20

  • 樊锦诗敦煌从业六十载:千年莫高是值得奉献的地方

      中新社敦煌7月11日电题:樊锦诗敦煌从业六十载:千年莫高是值得奉献的地方  中新社记者丁思高莹  “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10日,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在敦煌研究院举...

    2023-07-11 10:21:19

  • 专访华夏文化促进会非遗分会会长常月红: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永远在路上

    华夏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会长常月红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北京7月10日电(记者应妮)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将于7月16日在京举行。从4月中旬以来,古琴艺术、非...

    2023-07-10 16:19:21

  • 东西问|叶拉太:“爱国老人”喜饶嘉措何以享誉海内外?

      中新社西宁6月12日电题:“爱国老人”喜饶嘉措何以享誉海内外?  ——专访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叶拉太  中新社记者张添福  佛学大师喜饶嘉措被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誉为“爱国老人”,担任...

    2023-06-13 09:29:04

  • “中韩国际声乐展演”启动 戴玉强:发掘更多优秀声乐人才

    2023年“中韩国际音乐集”·“中韩国际声乐展演”中国区启动现场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声乐委员会供图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记者应妮)由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声乐委员会主办的2023年“中韩国际音乐集”·“中...

    2023-05-30 09:26:23

  • 瓯韵非遗“圈粉”海外 旅荷画家巧手“堆泥”寄乡愁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电题:瓯韵非遗“圈粉”海外旅荷画家巧手“堆泥”寄乡愁  中新社记者金旭  近来,非遗文化“热度”不减。对于海外侨胞来说,它却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文化温情。“瓯塑是浙江温州独有的一项...

    2023-05-27 14:04:22

  • 旅意青年插画师安培:中华传统文化是艺术创作的瑰丽宝库

      中新社北京5月10日电题:旅意青年插画师安培:中华传统文化是艺术创作的瑰丽宝库  中新社记者吴侃  “好的绘画作品能调动人的所有感官,当你感知到一个苹果的香和一束花的美,就诚实地把它画下来,不要考...

    2023-05-11 10:05:01

  • 世界读书日 日本华侨作家谈读书写作

      中国侨网北京4月23日电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日本华侨作家蔡林海接受记者采访,讲述阅读的乐趣与写作的意义。  “我的父亲16岁时从泰国回到中国生活,他一生著书48本,他说书是唯一忠实于自己的朋友。长大...

    2023-04-23 13:21:57

  • 东西问·书丨王蒙如何解读“中国人的诗意生命美学”?

      中新社北京4月22日电题:王蒙如何解读“中国人的诗意生命美学”?  作者文龙杰徐雪莹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和经典符号之一。徐立京著、徐冬冬绘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中国人的诗意...

    2023-04-23 09:00:21

  • 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中文愈受非华裔青睐

      中新社吉隆坡4月20日电(记者陈悦)4月20日联合国中文日到来之际,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讲了自己亲历的一件小事,感到“中文越来越受到马来西亚非华裔社会的重视和欢迎”...

    2023-04-20 16:18:14

  •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北京中轴线保护,不局限于某个时代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北京中轴线保护,不局限于某个时代  3月21日,中轴线探访综艺片《登场了!北京中轴线》在北京发布,故宫博物院前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东城文化...

    2023-04-03 14:42:16

  • 英国汉学家与文学翻译家闵福德: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学之美

      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学之美(海客话中国)  闵福德,1946年生于英国伯明翰,是享誉世界的汉学家与文学翻译家。他曾于中国内地、香港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任教,致力于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语译介及翻...

    2023-03-22 10:07:10

  • 专访汝窑遗址发现者范冬青:鉴瓷无数仍痴迷那抹天青

    范冬青(左二)与上海市华侨收藏协会会员交流古瓷鉴赏。范宇斌摄  中新网上海3月20日电题:专访汝窑遗址发现者范冬青:鉴瓷无数仍痴迷那抹天青  作者范宇斌  “我鉴瓷无数,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发现一些新的情...

    2023-03-20 16:01:08

  • 青年女指挥家:愿将新疆民族音乐带到维也纳金色大厅

    努尔巴纳·依明演出现场。赵雅敏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15日电(记者赵雅敏)如果说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那指挥便可以看作是整个乐团的灵魂。日前,在乌鲁木齐举办的《天山春来早》音乐会上,舞台正中央,身着民族...

    2023-03-15 14:52:48

  • 专访梅派传人袁英明:在日本20余载传播京剧艺术

    袁英明主演京剧《西施》剧照。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上海3月12日电题:专访梅派传人袁英明:在日本20余载传播京剧艺术  作者范宇斌  “作为一名京剧演员,一直演戏也够了,但在国际化的环境中,京剧艺术应当...

    2023-03-12 14:39:23

  • 东西问·人物丨叶兆言:坐在南京这张凳子上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题:叶兆言:坐在南京这张凳子上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仇广宇  作家叶兆言家里有一间令所有读书人羡慕的书房。数十个装满了书的木质书架整齐摆放,一直顶到天花板。从他家窗户望出去...

    2023-03-12 08:40:00

  • (两会声音)张连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夏宾)“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道’,显性层面就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而隐性层面则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即行大道、明大德、谋大同。”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连起近日对中新网...

    2023-03-09 12:04:32

  • 北大师生眼中的厉以宁:“只计耕耘莫问收”

    厉以宁先生校内悼念现场李香花摄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题:北大师生眼中的厉以宁:“只计耕耘莫问收”  记者郝凌宇  走近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气氛肃穆而庄严。2月27日,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改革先...

    2023-03-07 07:56:08

  • (两会速递)全国政协委员甄子丹:希望用动作电影讲好中国故事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这是很大的责任。我会尽力做好这份工作,为大家服务,为国家做点实事。”2023年全国政协大会召开之际,香港知名演员甄子丹在北京谈及自己的全国政协委员新身份时这样表示。  接受媒...

    2023-03-06 10:43:04

  • 东西问·人物丨王巍:中国考古要见众生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电题:王巍:中国考古要见众生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倪伟  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2002年至2016年担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

    2023-02-26 10:51:10

  • 在日侨胞:让日本民众领略太极拳之美

      让日本民众领略太极拳之美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以其简单流畅的招式、柔和缓慢的动作以及强身健体的功效,受到广泛欢迎。近年来,在华侨华人的努力下,太极拳迈出国门,受到许多外国民众的关注。 ...

    2023-02-15 09:29:12

  • 加拿大人亚当的中国情缘:“奔跑”中见证城市发展

    图为加拿大人亚当·麦克维特(AdamMcWhirter)。 受访者亚当供图  中新网重庆2月14日电题:加拿大人亚当的中国情缘:“奔跑”中见证城市发展  中新网记者 钟旖  “坐在车里,是很难观察周围...

    2023-02-14 16:45:33

  • “孔雀公主”杨丽萍新探索:“影”“舞”述生肖

      中新社昆明2月13日电(记者胡远航)有着“孔雀公主”之称的中国舞蹈艺术家杨丽萍13日现身昆明,分享其最新创作——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的背后故事。她称,“十二生肖尽显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内涵,值得与世界分...

    2023-02-14 09:23:03

  • 仁义咏春拳馆创办人袁知:用现代科学的方式传承发扬咏春是使命

    袁知。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广州2月10日电题:仁义咏春拳馆创办人袁知:用现代科学的方式传承发扬咏春是使命  中新网记者许青青  机缘巧合下将原本是业余爱好的咏春拳变成了“终身事业”,并创办了仁义咏春...

    2023-02-11 14:06:56

  • 东西问丨郑永年忆挚友朱云汉:我们在探索往前更进一步

      中新社北京2月8日电题:郑永年忆挚友朱云汉:我们在探索往前更进一步  作者杨程晨陈建新  2月5日,著名学者、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朱云汉在家中离世,享年67岁。  作为朱云汉的多年好友、学涯伙伴,...

    2023-02-09 08:33:23

  • 陕西非遗花灯传承人:坚守七十载只为用技艺留住记忆

    图为王蒲芳展示做好的花灯。 高铖 摄  中新网西安2月7日电(高铖)“七十年来,我每年都会做一些花灯,它不仅是祖辈授予我的技艺,也承载了我们这辈人儿时的记忆。”长安砲里年节花灯习俗非遗传承人王蒲芳在接...

    2023-02-08 17:07:59

  • 【台胞“申”活II】魅力上海|马叔安:遇见昆曲中的自己

      对马叔安而言,每周三是他一周中最期待的时光,因为这一天下班后他都要去学习昆曲。来自台湾新竹的马叔安,高中时就对昆曲产生了浓厚兴趣,但2020年到上海工作后,才让他真正走入了昆曲的世界。快节奏、繁华...

    2023-02-02 16:03:32

  • “90后”双语讲解员:常讲常新,让壁画“说话”

    2017年4月,柴静(左一)在北京举行的“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展上进行讲解。(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兰州2月1日电(刘潇)“我在莫高窟当讲解员已经9年了,每一年都会根据敦煌研究院最新的研究成...

    2023-02-01 16:12:06

首页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末页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友情链接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3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